2012年8月,海爾電子商務總經理宋寶愛曾經公開表示,因為價格戰打得太低,海爾將停止8月份與京東合作。但是據建行電商的相關人士向虎嗅透露:過去半年間,海爾在建行善融商務平臺上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打折促銷,與京東、天貓等平臺化電商相比,在建行平臺上,海爾愿意配合給出更低折扣和更新的產品。自2012年3月啟動合作后,建行山東分行拿下了1億4000萬元的電商交易額,而這些交易額的絕大部分來自與海爾的合作。
建行方面之所以愿意向虎嗅透露這個信息,因為海爾這樣的大B客戶,正是他們希望向外界大力推廣的主流樣板。海爾產品為什么愿意向建行善融商務低價放行?
1、建行善融商務免交易手續費及店鋪租金,能夠提供海爾供應鏈上的貸款融資;
2、建行現有的過億級信用卡和8000萬手機用戶,將會成為海爾潛在的客戶資源;
3、與阿里金融相比,供應鏈上下游融貸,銀行有更豐富的融貸產品與放貸經驗;
4、推動海爾與建行原有合作更深入、更牢固(據稱,海爾90%的人民幣結算業務是在建行完成的),事實上,相較小額信貸而言,超過其5-10倍的融資規模,只有在建行平臺上才有可能實現。
這些因素導致建行善融商務對海爾這樣的大B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建行可以通過善融商務引導商戶把既有的金融業務從線下轉化到線上,為買賣方提供支付結算、托管、擔保、融資服務,賺貸款利息和手續費。建行官方的說法是,大B是指貸款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總結起來,雙方的商業邏輯是,建行以融資引進海爾,海爾帶來產品撬動流量,盤活平臺留下客戶。
海爾除了帶來產品,甚至能給建行電商帶來物流資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建行電商必須依靠社會化物流,海爾為何不是一個選擇?海爾在中國最廣闊的縣級城市和農村建立了服務網絡,早在去年就推出了“24小時限時送達,超時即免單”,即使偏僻的農村也不例外,這足以彌補建行電商物流的短板。
現在,建行正在舉各地分行之力,吸引大B,這甚至已成為分行基層員工KPI考核中的一項。2012年10月,建行善融商務走訪了天津貴金屬交易中心、東北亞木材交易中心等多家超10億規模的企業,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原建設銀行貸款的大客戶,建行善融商務以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方式介入,以““圈鏈”方式吸引上下游企業,為它們提供諸如倉單質押、保底、大額分期等線上金融創新服務。
2013年,虎嗅將繼續關注互聯網金融電商的進展,記錄“互聯網金融電商元年”的商業變遷,也歡迎讀者投稿!
